与那些动不动年收入就达几千万的中超球员相比较而言,中超裁判在足球热潮当中并没有成为“土豪” 。
近日,《足球报》有报道,中超裁判员薪酬标准将调整,从中能看出,当下中国足球赛事裁判最高收入标准为税前6000元/场,助理裁判以及低级别联赛裁判,执法一场收入是一两千元,甚至是几百元。
将中国裁判的钱袋子跟欧洲五大联赛相比,无疑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比如说推行了裁判职业化的英超,它的薪酬构成呈现出固定工资加上单场执裁费这样的模式,一年下来所获得的收入甚至超过了英国的首相。
对于中国足协而言,若要推行裁判职业化,恐怕涨薪,会是一个无法避开的话题。

围攻裁判状况屡有发生。
曾有过一场一万的“好日子”
日前,据《足球报》报道,中国足协颁布了《中国足球协会赛事竞赛官员酬金标准》,其中对执法裁判的薪酬做出了规定。
仅一场比赛,主裁判所获最高薪金源自国家队赛事,针对中国男足国际赛里,单场赛的主裁判其收入能够达至12500元,此为税前数额,下同 。
联赛里的标准是这样的,中超赛事当中,主裁判每场薪金为6000元,助理裁判每场薪金为4000元,超級杯赛事以及有中超球队参演的足协杯赛事,其标准一样 。
紧接着,赛事的级别一旦更低,收入也就会更低,举例标明,主裁判去负责执法中甲以及中乙之比赛,其单场薪金分别是2300元每场以及1600元每场。
女足裁判的收入,差距是十分明显的,女超联赛当中的主裁判,每一场的收入仅仅只有1600元,这和男足的中乙比赛收入是持平的。
对比8年之前,中国裁判的日子已经好了很多。

鲁能球员赛后与边裁詹炜发生冲突。
在2010年的时候,中国足协以往曾有过透露,那个时候的裁判执法薪酬情况是,主裁判在中超的薪酬为1800元,在中甲的薪酬是1200元,在中乙的薪酬为800元,放到现在来看,和那时间比较起来,如今的中超主裁收入增长幅度已经超过了三倍还多。
但中超裁判最挣钱的时代,却不是现在。
在2011年的时候,万达集团拿出“3年不少于5个亿”这般的大手笔对中国足协进行赞助,联赛裁判,也从这笔有着较大数额资金的赞助当中分到了一部分好处。
中超比赛中,担任主裁判一职每一场次所获取的收入,达到了以10000元为一场的这样一个标准规定额度,而担任边裁的人员,每一场也能够相应拿到5000元 。
另外,万达设置了金额颇高的年度奖金,被评选为金哨的主裁判能够拿到二十万元奖金,被评为银哨的主裁判能够拿到十二万元奖金,被评为铜哨的主裁判能够拿到八万元奖金,被评为金旗的助理裁判分别可以获得十六万元奖金,被评为银旗的助理裁判分别可以获得八万元奖金,被评为铜旗的助理裁判分别可以获得六万元奖金。
在那个时候,这一标准,是那个时候日本J联赛标准的2.5倍,称得上是处于亚洲较前位置 。
然而,“好景不长”,2014年发生了万达赞助结束的情况,随之而来的是,裁判的收入迎来了“腰斩”,最终跌回了如今的水准。

球员围攻裁判理论。
英超裁判还有固定工资

从单一场次的角度来说,在国内从事足球裁判工作的人员,特别是那些参与中超赛事裁判工作的人员,其获取的薪酬毋庸置疑已经能够算得上是处于不错的水平线上了。
若将其与足球发达国家的裁判相比较,中国裁判在收入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被世界所知晓的欧洲五大联赛,在没有意外出现的情况下,同样是全球范围内裁判收入最为丰厚的。当中西甲联赛的薪酬水准是最高的那种,一场比赛最高能够为6000欧元(大约折合要人民币47000元),以其他的比如意甲、德甲、法甲等联赛来说,主裁判一场比赛的收入也能够达到3000欧元(大约折合人民币23000元)这样的水准。
那么,关于裁判职业化程度处于最高水平的英超,在其中,除了单场收入这个方面之外,职业裁判还能够获取到一份数额颇为可观的“固定”工资 。
依据2017年的一系列统计数据所知,有一批收入处于较高水平的英超裁判,他们每进行一场比赛执法,便能够收获1000英镑的收入,这1000英镑大约折合人民币9000元。除此以外,他们还拥有一份65000英镑的基本年薪,这65000英镑大约折合人民币58万元 。
因此,如果把各项收入全部加起来,年收入绝对是个不小的数字。
诸如名哨阿特金森,借由执法英超联赛,国内杯赛,还有各项欧战比赛,于2015至2016赛季便获取到了1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34万元的年薪,甚至要比当时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同期所得还要高 。
有一位知名裁判,名为克拉滕伯格,他常常被球迷调侃称作“盲人裁判”,然而他之前的年收入能够达到12万英镑,这12万英镑大约折合人民币107万元 。
不过,如同中国足球环境那般,在英国,尽管精英裁判的收入让人羡慕不已,然而级别较低的裁判,其收入的差距也是极为巨大的。
据英国《每日邮报》,相关信息得到首次公开传播,在英超以下级别的比赛中来执行比赛裁判工作的众多主裁判,他们中的很多人仅仅能够获取到一场比赛380英镑的报酬,而这380英镑大约折合人民币3400元 。

2016年11月5日,马宁获得2016中超联赛最佳裁判。
裁判职业化,困难不少
外界一直对中国足球裁判水平怀有诸多不满微词,在此种状况下,中国足协也正致力于对裁判管理制度予以改革。
在2017年7月举办的通气会上,那次会议里中国足协有提出相关内容,提到未来的时候会加强针对裁判业务水平方面的培训,并且与此同时还要重点去推进制度革新这一事项,另外还会大力推行裁判职业化 。
不过,想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首先考虑的是,裁判职业化以后的收入方面的问题,按照当下一场6000元的标准来进行计算,要是一名中超裁判在一个赛季里执法全部30轮的比赛,那么收入能够达到18万元,然而实际的情况则是,每一轮中超都去执裁,这对于裁判而言是不太可能实现的。
多数情形下,有一名水平尚可的裁判,一个赛季大概执法 20 场左右的中超赛事,照此计算年收入大概在 12 万上下,身为一名行业顶尖人才,这样的收入显然没多少吸引力。
要想使得裁判乐意将执法比赛当作全职工作,首先必须要做的就是提高裁判的薪资。
在日本,推行了职业裁判制度,美国也推行了职业裁判制度,在这两个国家,裁判的年薪基本都超过了10万美元,1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63万元,除此之外,裁判还要加上比赛的津贴等收入。
届时,一位裁判,其“职业生涯”高峰阶段为期约10年左右。怎样确保裁判退休之后的生活,令其能够心甘情愿地担任专职裁判,这同样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规划,。
国内当下的高水平裁判,其中一部分人的本职工作是在各大高校,还有一部分人就职于企业。要为了并非很长的裁判生涯,放弃原本还算不错的工作以及编制,甚至是已经到手的各类职称,这并非是那么轻而易举能够做到的 。
就算是在那足球发展较为兴盛的欧洲地区,真正称得上职业裁判的,实际上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大部分从事裁判工作的人,归因于收入方面或者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这样的因素来考虑,仅仅是将当裁判当作一份副业罢了。就好比德国颇有名气的裁判员默克他本身是一名牙医,而那位业已停止裁判工作的英国裁判韦伯,其主要职业身份却是一名警察 。
实际情况是,据我们所知晓的,早在二零零四年的时候,足协就已经有过推行职业裁判这样想法的举动,并且针对其可行性展开过分析,曾经有一段时间把职业裁判每个月的薪资范围确定在了人民币八千元至一万二千元之间 。
但是,过去了十多年,这一动议,依旧没有能够变成现实,由此足以见到,其实施的时候,存在着难度。